“孩子还没毕业,我先破产了。”
在深圳某国际学校家长群里,一位母亲发出这样一句调侃,却引来了满屏的“+1”的附和。
就在前不久,深圳贝赛思国际学校2025-2026学年的学费单再次刷新了家长们的认知上限:高二年级学费直接飙升至38万元,比去年整整高出6.4万。
这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把众多中产家庭“按在墙上”的残酷现实:交,咬牙硬撑;不交,前面砸的几百万瞬间蒸发。
贝赛思的涨价底气从何而来?
翻开学校的录取榜单,答案一目了然:
2024届毕业生一口气拿下39封哈佛、斯坦福等顶尖名校offer。2023届毕业生中,50%进入全美前20大学,奖学金总额超80万美元。这样的成绩单,足以让焦虑的家长心甘情愿掏腰包。
“家长一看榜单就晕,觉得再贵也值。”一位在贝赛思就读高中生的父亲苦笑道,“可谁又知道,这些光环背后是12亿的新校区投入,恒温泳池、黑匣子剧场、NCAA标准体育场,最终都写进了我们的学费单里。”
贝赛思蛇口校区作为全国唯一旗舰校区,2023年搬迁后硬件设施全面升级,总建筑面积达8.5万㎡。这笔巨额投资,最终转化成了20%-29%的学费涨幅。
更让家长窒息的是,38万元的天价学费,仅仅是这场金钱游戏的开始。一位孩子读贝赛思高二的妈妈坦言:“真正的花销才刚刚开始。光是每年的课外班、夏令营、各类国际竞赛报
和培训,就要花掉大约10万元。三年下来至少得准备60万元的预算。”这些隐性费用高得离谱:雅思一对一:980元/小时A-Level物理老师:980元/小时AMC10数学竞赛(1对3):450元/小时再加上SAT、AP考试一次两千,夏校项目五万起跳,申请中介十万不算多——38万的门票背后,全套下来一年六十万都打不住。
最让家长绝望的,是这条路的不可逆性。“孩子全英文读了六年,转回高考连卷子都看不懂。”一位曾尝试让孩子转回公立体系的家长无奈道。沉没成本像无形的绳索,勒得越紧。贝赛思的教学体系确实超前:科学课程从G1-G5打基础,G6分科深化,G9全面对接AP课程,进度远超中美标准课程。这样的体系培养出的学生能在AP世界史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,但代价是彻底切断了回归国内教育体系的退路。
面对激烈竞争,国际学校的招生手段层出不穷。深圳某英式国际学校曾推出针对中考生的奖学金政策:480分以上免三年学费,吸引众多学生报名。
当学校老板算账后却发现要亏本,便改口称“还需收取其他费用”,引发家长集体抗议和教育部门介入调查。更常见的套路是:
奖学金“分期付款”,需年年考核“免学费”却照收管理费、活动费、教材费“保送世界前50名校”的空头承诺
一位业内招生老师坦言:“现在不给点优惠,家长连看都不愿意来看,所以只要学生有一定潜力,我们都愿意给机会。”
贝赛思并非个例,深圳国际教育已全面迈入“30万+”时代:
哈罗国际学校:G9冲破36万/年曼彻斯通城堡学校:全程费用超400万万科梅沙书院:艺术生学费达31.2万/年南山国王学校:G11-12年级30.98万+10万住宿费
相比之下,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(SWIS)12-22万的学费显得尤为“亲民”,但名额有限,竞争异常激烈。当国际学校用百万奖学金争夺学霸时(广西某校为清华新生颁发100万现金奖励),普通家庭的孩子却在为基本教育机会挣扎。这种割裂折射出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。
更令人忧心的是,当台下普通班的学生看着同窗怀抱厚厚红包,那句“我的努力只值几千块”的抱怨,像针一样刺穿教育公平的底线。
面对天价学费,家长该如何选择?
公立学校国际部成为性价比之选:深中国际部一年学费仅需2260元。关注国际学校奖学金政策同样能为家庭节省大笔开支。灵活规划学业路径,先打好公立体系基础,高中再转轨国际教育。
国际教育观察人士指出:“理性规划比盲目投入更重要,适合孩子的教育路径,才是最好的成长投资。”
教育本应是照亮未来的灯塔,却成了吞噬家庭财富的黑洞。
当贝赛思们将学费推至38万高位,我们不得不思考:教育投入的边界在哪里?砸锅卖铁追求名校光环,是否真能兑现孩子未来的承诺?
就在家长们为天价学费焦头烂额时,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——线上国际学校。伦敦莫顿学院这类获得官方认证的线上学校,用不到实体学校1/3的费用提供同等质量的国际课程。这或许是打破困局的一线曙光:让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,未必要以掏空家底为代价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实盘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